返回 首页

美人笑,良禽到

关灯
护眼

美人笑,良禽到 第26节

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
66dushu.com,最快更新美人笑,良禽到!

九月初的一日,薛泽说可以去试试了。

嵩山书院一年两次入院考试,分别是三月和九月的中旬。

离着赴试还有几天时间,沈觅开始忙着做准备,缝制新的衣衫,制作降火的凉茶和应急的药丸,整日里团团转,生怕拉下什么,甚至还为此专门列了长单子。

薛泽笑她比阿远还紧张,去考完试还回来等榜单,一些事等榜单出来再办也不迟。

转眼到了赴试的日子,沈觅一大早起来擀了阿远爱吃的面条,姐弟俩刚吃完,汤妪来禀,说吴叟驾着马车已经在外等候,今日薛泽陪着他俩一起去。如此正好,沈觅原本还担心路不熟悉耽搁时间。

一路上马车明显多于往日,都是准备赴试的考生。车上阿远有些紧张,薛泽也不提考试的事,只说些自己走南闯北见到的稀奇事,三言两语的便勾起了阿远的兴趣。

薛泽讲起来妙语连珠,趣味横生,从衣饰穿着到饮食风俗,还有因为不同的语言语调引起的小误会,听得阿远兴致颇高,直至马车驶到了嵩山脚下还意犹未尽。

书院建在山腰上,马车只能停在山脚下。

因这日赴试的考生太多,山路狭仄崎岖,为了方便管理车辆,书院派了专人在山脚下的平地上搭了台子,所有来赴试的考生先在此处登记姓名、住址,十人成一行,登记完了有专人带着去书院,陪同的人则在山下等候,一律不许随行上山。

看书院的安排条理分明,接待众学子的院生们彬彬有礼,沈觅赞叹嵩山书院果然名不虚传,光凭这份一视同仁的气度就比别家书院胜出不知多少。

薛泽笑着应是,又说考试得需两三个时辰,不如去山里赏秋色,沈觅觉得有道理,与其焦灼的等待不如就近散散心,于是欣然同往。

薛泽带着沈觅绕过层层人群,从一条不起眼的羊肠小路径直向山上走去。

“你好似对这里很熟悉。”看薛泽熟门熟路,沈觅说道。

岂止是熟悉!

龙山寺建在嵩山顶上,自己从小在寺中长大,怎能不熟。

“这山中每条小路我都走过,每个山洞我都进去过,每个水潭我都游过,一来到这里,看着满眼的树木花草,听着各种鸟鸣,什么烦忧的事都能暂时忘掉。”

“烦忧的事?可是你那买卖难做?”

薛泽一笑,回道:“难做,但是可做。”

当今皇上的病情加重,身子一日不如一日,窦氏一族和梁王大权在握,还有太后的偏爱,一直对宝座虎视眈眈势在必得。

形势很难!

可太子虽然年幼,却是少年老成,是百年难得一见的英才,继承大统又是名正言顺,还有一帮忠心老臣护佑,再加上作为太子暗势力的自己处处谋划。

胜算一半一半,可是不“难做,但是可做”么!

“平日里,你处处照顾我和阿远,你的买卖我虽然帮不上什么忙,可若是与行医问药有关的,我必定全力助你。”

这段时间相处,薛泽发现沈觅行事很有自己的原则和分寸,从来不问自己做的什么,行的什么,就好比当初在小草屋疗伤的时候,既不会问怎么受伤,也不问自己是谁,连名字都不问,只默默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。

薛泽认真的看着沈觅,眸中暖暖,“好,若需相助,还请阿觅千万莫要推辞。”

沈觅笑道:“怎会推辞?定然不会的。”

“不会?”

“不会!”

“真的?”

“当然真的。”

“那陪我去前面水潭钓鱼可好?”

“嗯?”

“然后再吃我做的烤鱼可好?”

“这也算相助?”

“算,怎的不算?说好的不推辞,要推辞也晚了,上来的山路蜿蜒崎岖,我想阿觅已经不记得下山的路了。”

沈觅回头看去,上来的时候说说笑笑并没觉得很难走,如今一看果然曲折难行,又看看一脸笑意望着自己的好邻居,也笑道:“既然有人愿意动手,我自然愿意帮忙品尝。”

沈觅第一次见有人这么钓鱼,用根长长的软柳枝当鱼线,连鱼饵都不放。

沈觅盘腿坐在一旁的石头上,吃着新鲜的野果,“温良,这样也能钓到鱼?”

“试试吧,或许可以呢。”

“或许?”

“嗯,或许。”

“我之前也听闻有人这么钓鱼。”沈觅看着平静的水面,说的一本正经。

“哦?什么人?”薛泽看着她,眼里有了兴致。

“此人乃一名士,博学多才,我想你不认识他。”沈觅看着薛泽,眼神里有几分认真。

薛泽兴致更浓,“不如说来听听,可好?”

“此人姓姜,名子牙。”

薛泽大笑,眸子越发柔和,“阿觅居然学会调侃我了,甚好,甚好。”

刚说完,只见薛泽手臂一抖,一条巴掌大的鱼被柳条带出水面,直直落到沈觅旁边。

眼看着那条鱼在面前乱蹦,沈觅惊愕不已,这都行?!又拿过柳条细细研究了一番,上面没什么猫腻啊,难不成“飞”上来的这条鱼是个傻的?

看沈觅表情很是有趣,薛泽又起了逗她的心思,“阿觅可知为何能钓上鱼来?”

“不知,不如你来说说为何。”

“因为这水潭中的鱼与别处不同,你瞧,三面环山,只这一处能看见远处的风景,故而这里的鱼一旦凭借着什么东西便想跃出去看看。”

沈觅瞥了他一眼,“你是想说那鱼是个傻的?”

薛泽大笑,“阿觅变聪明了。”

不知为何,听他刚才哄骗自己的话忽然想到茅草屋中的阿泽,那人也是一本正经的逗乐子,想起他暖暖的眼神,还真有几分相像。

看沈觅不做声,薛泽问:“在想什么?”

“想起一个人。”

“说来听听。”

“一个故人,他受了伤,我帮他治伤。”

薛泽心中一动,“接下来?”

“他曾经哄骗我,大冬天的将手臂伸进冰洞里捞鱼,说有鱼洞,我真信了。”

薛泽嘴角扬起,“可恼他?”

“知道缘由时恼过一瞬间,后来又不恼了。”

“为何?”

“能在冰洞里捞鱼想必是有功夫才可以做到,我捞不上来又何必恼?我找不到吃的,为此他才会受着重伤还去受冻捞鱼,我是感谢他的。”

薛泽笑笑,“他会更感激你的。”

话毕,又提上一条鱼。

薛泽将鱼收拾一番,穿在木架上,撒上随身带的调料。

这动作也觉得似曾相识,眼前的却分明不是同一个人,或许事有凑巧,人有相似,沈觅觉得自己都能来到汉朝,世间又有什么不可能呢,或许是天下相似的人太多了。

作者有话要说:小泽:昨儿个种下的鱼今天长出来了,我的小兔兔就爱吃鱼

窦窦:说谎的孩子会变出长鼻子

小泽:不怕不怕,见过哪个大狐狸是短鼻子的么

窦窦摸摸鼻子:......好似我也没少骗觅觅

☆、无巧不成书

吃过烤鱼和野果,两人稍作休息便往下走,薛泽带着沈觅从另一侧平缓的小路下山,以防脚滑。

快到山下时,一名五十多岁的老者半躺在路边的石头上,姿势怪异,见其面色有异,沈觅走上前问道:“这位老伯可是身有不适?”

老者穿衣打扮很是讲究,见沈觅询问,只勉强笑笑,“多谢姑娘垂问,今日我上山来走走,不曾想把腰伤到了,我的仆人已经去山下叫人了。”

“我是大夫,这位老伯,腰是如何伤着的?”见老者面色发青,呼吸急促,沈觅边说着边搭脉。

“我这腰素来不大好的,适才在此坐了一会儿,站起来时便觉得开始痛了,如今站也不敢,坐也不敢,仆人想要背着我下山,却是腰疼的厉害,轻易不敢移动,故而在此等着软轿。”

“心跳有些快,”沈觅从随身的药袋里取出一粒药丸,“服了这粒药丸,心脏会舒服些。”

薛泽取了水袋给老者,许是见面前的一男一女都很面善,又或许是心跳的发慌,老者仰头将药丸吞下,不曾半点迟疑。大约过了两炷香,老者的面容慢慢接近常色。

沈觅执起老者的右手,“老伯,你尝试慢慢蹲下”,薛泽扶着老者另一只胳膊慢慢蹲在地上,沈觅压住虎口处一穴位,“我喊一二三,你慢慢尝试站起来,再喊一二三慢慢往下蹲。”

起初老者面色痛苦,很是吃力,如此重复了一炷香的功夫,沈觅松开手,示意薛泽也松开手,“老伯,现在再试试好些了没?”

那老者慢慢扶着腰处,自己缓缓蹲下再站起来,又尝试着左右转了转,虽是疼痛却比刚才好了不知多少。

“好多了,好多了,适才疼痛难忍,现下已是能站起来了,今日幸好遇上二位,实在是老朽之幸,”老者一脸感激,缓缓坐在石头上,对着二人拱手作揖,“敢问姑娘如何称呼?”

沈觅拱手回礼,“老伯不必客气,我姓沈,住在城南梧桐巷,家中有医馆,既是大夫,遇上了便没有白白看着的道理。”

沈觅将药袋里剩下的几粒药丸交给老者,“这是银杏安康丸,看刚才老伯心疾发作的样子,此药虽然并非完全对症,不过可以解一时之忧。”

不远处有人影晃动,想必是那家仆带人来了,沈觅嘱咐了一些需要注意的事便和薛泽告辞。

薛泽带着沈觅从旁边一条小路辗转下山,待与吴叟会合时已近傍晚,阿远也已经在车上等待。

薛泽只说自己还有事,没有一同坐车回去,吩咐吴叟把姐弟俩送回家。沈觅也不客套,只嘱咐他在外小心些,薛泽听了一脸欣喜,只盼着沈觅再多嘱咐几句才好。

回到家天色已经暗下来,见汤妪包好了肉馅小馄饨,阿远嘴里喊饿手已经探到碗里,被沈觅拍了后脑勺一巴掌,这才嬉笑着去洗手。

沈觅也回屋简单的洗漱了一番,在山上转了大半日,出了一身的汗,衣衫紧巴巴的粘在身上很不舒服。

吃过饭,沈觅还记挂着阿远考试的情况,见他没主动提,怕给他增添压力也没问,一路上憋的心里难受,此时见阿远神色平常,问道:“今日就没什么和阿姐说的?”

阿远一笑,“知道阿姐记挂着,只是不知道怎么说才好,今日赴试的考生都非泛泛之辈,我担心考不上给阿姐丢人。”

“也就是自己感觉还行?”

“嗯,我觉得还可以,”阿远笑道,“考了三项,先考的是论‘道’,老子的‘无为之道’,孔子的‘儒家之道’,墨子的‘圣王之道’,各家的异与同,第二项考的是对当今一些政策的看法,譬如赋税,徭役等等,第三项是诗赋,以秋为题,一炷香的时间内诗三首,赋三首,数多量优者取胜。”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