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首页

撩完就跑!首辅的炮灰原配又出逃了

关灯
护眼

第一百七十章 些许繁华

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
66dushu.com,最快更新撩完就跑!首辅的炮灰原配又出逃了!

煮沸的已然能当做豆浆直接喝了,明谨儿将剩下的都给盛了出来,沈家人每人一碗。

原汁原味儿的豆浆喝多了,便有些想念加了糖的。

明谨儿将陶碗放下,模具里的豆浆已然在表面结成了薄薄的一层,她再用削好的竹片往下头一挑,速度极快地抬了起来。

一块儿豆腐皮便呈现在众人跟前。

只是如今还是湿的,便软塌塌。

明谨儿小心翼翼将竹片转移到了灶房,搭在木盆上头,豆腐皮悬空着。

“等晒干了,便是豆皮了。”她对着一直细心观察的刘氏与沈大哥如此说道。

“那模具里头剩下的……”刘氏看了眼,有些可惜。

“还能接着做,咱们这模具不够低矮,一筐子许是能做好几片。”明谨儿解释了句,旋即便让刘氏自个儿试了试。

头次提起来时,还不到时候,豆腐皮一接触竹片便断开了。

第二回好些,只是拿起时因着紧张,晃荡了几下,豆腐皮又断开了。

刘氏试了三四回,总算将豆腐皮给完整做了出来。

明谨儿则是与沈大哥商议了会儿,又做出几个用来按压豆腐里头水分的模具。

这样做出来的豆腐便会更加紧实,去镇上时也不容易碎裂,但因着材料用得更多,没有嫩豆腐赚银钱。

“明日还要劳烦大嫂去村中,将这做法重复两遍。”明谨儿说着,又顿了顿,“事不过三,故而只做两遍,过时不候。”

刘氏点点头,心中显然也气着,“咱们又不是书院里收着束脩的先生,教一回都算不错了,何况两回!”

她说话时,还转头看了眼沈大哥,“当家的,你去镇上卖豆腐,今后要记着那些刻意比咱们家价钱低的,尤其是那些低一两文钱的,回来都与我好好说。”

沈大哥憨厚地笑了笑,并不应声。

天色在忙碌中逐渐黑了下去,明谨儿照常烧了热水沐浴,心中想着明日去县里,竟有些睡不着。

在床榻上躺了两三个时辰,方才昏昏沉沉睡了过去。

第二日一早,明谨儿将鲜草带上许多,又喂了些豆渣给毛驴,这才将车给套上了。

“大哥,我先送你们二人去镇上,旋即再往县里去。”明谨儿如今身上揣着自个儿拿出来的三两银子,以及沈沉英的四百文私房钱。

小叔子还握着些银钱在手上,显然是私下做了些营生,瞧着赚到手的也不算少了。

明谨儿实在好奇,思索片刻,压着声音问道:“你做了什么营生?竟已然攒下这许多银钱来。”

对于一个半大小子,能存下几百文钱,许是方圆百里的村子,都不曾有过。

“那些太短的棉线,我瞧着二嫂是打算扔了,便拿去卖给了村中的妇人。”说着,沈沉英顿了顿,“我还给人做了竹笔,还有弹弓,以及上回去镇上瞧见的竹片人。”

竹片人指的是用几片竹子与棉线衔接,做成的可以动弹的人偶。

明谨儿都不曾记得瞧见过这东西,她是丁点儿印象都没有,思索了片刻,便更是笃定自个儿压根没瞧见过。

“那竹片人是你做的?”明谨儿有些诧异,她先前瞧着小叔子做竹笔,也不觉着是在这方面有天赋之人。

沈沉英面上有些挂不住,他轻咳几声,“竹片是大哥帮着削的,但是我自个儿组装起来的。”

“那你银钱可有分一些给大哥?”

这话问得沈沉英一怔,旋即明悟过来。

他帮着二嫂卖豆腐,都会拿到些工钱,如今大哥也帮着他做竹片人,又怎地能一分钱都不分?

思索了片刻,他有了好法子。

“大哥定然不要我给的银钱,我今日将豆腐卖完,会给大宝买些吃食。”沈沉英说了出来,观察着明谨儿的神情。

见二嫂点了头,他才急忙嘱咐道:“二嫂你替我挑些好卖的,便是超过了四百文也成的,我回来将余下的补给你。”

亲兄弟也得明算账,免得惹上些麻烦事儿来。

瞧见沈沉英想得明白,明谨儿便笑了,“成,我与她们年岁相仿,许是会喜欢相同的玩意儿。”

说话间,沈大哥也将豆腐都给装到了驴车上。

“咱们若是经过泥泞的地方,再坐到驴车上去。”他还是关切着这头毛驴,生怕将它压坏了,便急忙如此叮嘱。

三人出了门,明谨儿手上捏着缰绳。

直至将二人给送到镇上,她帮着将豆腐与豆浆都搬了下来,才又坐上驴车,将方向给调转了。

“瞧着再养个月余,便能毫不吃力拉动三四个大人了。”她打量着毛驴,有些欢喜地喃喃自语道。

驴车走走停停,不时明谨儿便下来摘些野姜,或是小沙葱。

她还运气极好地挖到了一株大蒜。

镇上到县里的路,即便此时时候还早,也有着不少人了。

还时不时便能瞧见几个巡逻的衙役,不过这地界也不曾有过什么杀人放火的恶棍,又贫穷偏僻,这些衙役也只当作散步一般。

镇上到县里有些远,花了将近四个时辰,明谨儿都被日头晒得有些晕乎,她掰了根树枝,用上头茂密的叶子挡着。

至于毛驴,则是时不时给口水喝,也尽量往有树荫的地界赶。

县里人确实多些,镇上鲜有的高门大户,县里也多了不少。

明谨儿除了县衙,还未曾瞧见过门口有石狮子的人家,如今也看见了。

许多人家还在门上挂了两个红灯笼,门柱上都多多少少雕刻了些东西,只是瞧着粗糙不已,也不好瞧。

“也不知那汴京是什么模样。”明谨儿赶着驴车,走在有些老旧和粗糙的石板路上,忽的有些好奇了起来。

县里已经能瞧见马车与轿子了,那轿子是四人抬的,上头用的料子虽说不是绸缎,但也是细棉布了。

这样一顶轿子用去的细棉布,许是都够沈家八口人都添置一身新衣裳了。

路上遇见的姑娘也不同些,倒是像多次在摊子上买豆腐的妇人一般,打扮得精致,即便是瞧着有些拮据的,也多少带了支银簪子,衣裳前头,还别着块儿精致的手帕。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